工伤康复为啥叫好不叫座?
时间:2015-09-14 11:20:02    点击次数:5477

小杨上班时不慎被机械绞伤右手,原本通过康复他的手功能可以恢复90%,他却在家放弃了治疗。实际上,无锡每月有400多名患者需要工伤康复,但仅有6%的人真正接受康复。这么多人有恢复身体功能的需要,而且不用自己花钱,为何康复治疗还是遇冷呢?

  为获更高赔偿金,宁可苦撑也不接受康复治疗

  在同仁康复医院的病房里,刚刚做完理疗的老张,身戴矫形器、拄着拐杖,微笑着走来。“5月初我从高空摔下,颈椎损伤,在市中医院做了手术,住院1个多月后,伤口慢慢愈合了,但四肢不能动,腰部以下瘫痪,大小便失禁。”老张说,听了医生建议,他出院后来到康复医院。“我现在能写书法了,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这辈子都可能站不起来了。”康复医生说,老张还要在医院康复5个月左右,今后他可以不用任何辅助器具,自由走路。
  但并非所有和老张一样遭遇不幸的人都像他这样幸运。27岁的小杨,右手除大拇指外,所有指头的末节都已截肢。两年前,小杨在上班时不慎被机械绞伤右手,随后,他的右手95%以上的功能丧失,无法收缩、抓握。手术后被家人送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小伙子恢复得很好,可治疗了一个多月,他突然告诉我们不想治疗了。”康复医师说,当时不论怎么劝说,小伙子就是不愿去康复中心。后来才知道,小杨从朋友处得知,如果康复,会影响伤残认定,补偿金会减少。为获得更高的赔偿金,他决定放弃康复。医生说,小伙子现在后悔不已,为了今后能开车接送女儿上学,想回医院继续治疗,但这个愿望已实现不了了,因为他的手指关节早已骨性强直,很难再恢复手功能了。当时若能及时规范地进行康复治疗,他的手约90%的功能可恢复。

  认知误区致康复治疗遇冷

  从无锡同仁康复医院了解到,2014年该院共收治130名工伤患者,今年上半年收治了600余名工伤患者。无锡在工伤发生后具备工伤康复价值的病例数每月有400余例,实际上真正接受工伤康复的比例仅为6%左右。这也导致每年专用于工伤康复的资金仅使用了0.34%,大部分患者在各医疗机构中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就回家了。
  根据《无锡市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条件并具有康复价值的工伤职工,办理相关手续后可到工伤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工伤康复。因此,只要企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金,职工康复费用是不需要个人承担的,目前江苏省工伤保险目录范围基本可满足工伤康复需求。
  既然虽然工伤康复治疗个人不用出钱,为何九成以上市民放弃治疗?工伤康复诊疗中心主任张秀花说,从接诊的患者来看,大家对康复治疗的认识比较片面,有些人认为只有中老年人需要康复,创伤病人如果没有生命危险就不需要康复。他们不知道身体伤残后,还能通过康复治疗减少残损。不少工伤职工及家属以为康复费用要自己承担,因此不愿接受康复。还有家属为了得到更多补偿,不肯第一时间送病人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以致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曾有个因工伤高位截瘫的患者躺在家里,下肢还有一点知觉。在给他检查时发现,如果通过工伤康复,他很有希望站起来。但他就是不愿去康复中心。问到原因,他说自己还没有评伤残等级,如果按现状,他可能被评为二级,但进行康复后,也许只能评为五级或六级,他所得到的一次性残废补偿金、一次性工伤辞退费以及残疾退休金等待遇自然都会缩水。”

  “早期介入”才能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一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康复医师介绍,工伤康复“早期介入”非常重要,能为工伤职工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国际上,大约90%的工伤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工伤康复,再次走上工作岗位。为了伤残等级评估高些而放弃功能康复,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尤其是年轻的工伤病人,一旦错过最佳康复时机,患者机体进入懈怠退化状态,比如说脑梗塞,如没有在最佳时机介入康复诊疗手段,最后造成了硬瘫、痉挛,这样的病例很多。”
  “要想康复治疗真正为社会谋福利,首先要让社会大众了解和认识它。”张秀花建议,企业首先应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工伤康复是工伤职工的一项权利,企业有义务配合社保机构做好这项工作。职工申请工伤康复检查在程序上必须经过单位,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希望尽快解除、终止与工伤职工的劳动关系,避免支付职工工伤康复期间的工资待遇,对耗时较长的工伤康复也存有抵触情绪。张秀花提醒,伤残评定一旦通过后,职工将无法享受免费的工伤康复治疗,而今后自费康复治疗的费用可能远远超过所获得的赔偿金。
  (晚报记者 蔡佳)

版权所有: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电话: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无锡市钱荣路158号 备案号: 苏ICP备120591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