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别忽视康复治疗
时间:2015-11-19 10:40:12    点击次数:39310

[前言]

秋冬是慢阻肺的高发季节,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简称。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相互影响。目前,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全球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慢阻肺。据资料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达8.2%,估计全国目前有4000多万慢阻肺病人,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此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类第四大杀手,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尚不够:这些病人中,约有四成人忽视慢阻肺的早期症状,更多的患者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忽视了康复这一环节。


[典型病例]

无锡一名60多岁的老人,慢阻肺发作3次,越来越重,几乎24小时需要吸氧,不能下地。然而,患者在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胸闷、气短、咳嗽症状有所缓解,6周已能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白天不需吸氧,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专家解析]

郝建凤解析,慢阻肺是一组以气道和肺部炎症为主要发病机制,引起气道和肺部结构改变,最终导致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三大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喘息,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每一次慢阻肺发作,就预示着肺功能会降低一次。因此,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慢阻肺患者在经过普通治疗控制病情后,如果再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等一系列慢阻肺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明显益处的。

慢阻肺病人的康复训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呼吸训练,另一方面是身体锻炼。慢阻肺病人肺部的残气量往往比正常人高很多,一般健康人用力呼气后肺部残留的气体量是35%,而慢阻肺病人则还会残留50%-60%,甚至更高。残气量越大,一次呼吸交换的空间就越小,而呼吸训练可以让病人把更多的气体排出去。其他锻炼虽然不能直接改善呼吸道的状况,但对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有帮助,能逐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另外,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需要根据医嘱,量力而行,如果不考虑自己的病情状况,随意加大自己难以承受的体力活动,就可能出现意外。在日常生活中,慢阻肺患者还应注意营造干净、清洁的生活环境,尤其应该戒烟,避免“二手烟”危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证每日各种肉类、主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均衡摄入。


[康复误区]

 慢阻肺病情稳定就行了

 慢阻肺发作后,一般需要通过抗生素等控制感染、平喘镇咳对症处理,一旦病情稳定后,有些患者就以为康复了,不再进行康复治疗了,这其实是个误区。

 郝建凤表示,慢阻肺患者即使进入稳定期,其疾病仍在缓慢进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因此,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康复治疗不仅能降低致残致死率,还能降低再入院的几率。目前,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已从稳定期向急性期前移,越早介入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的提升越有利。

一得慢阻肺就该少动

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有的走数分钟后必须停下来,有的平路行走也需要间歇停下来喘气,表现为呼吸困难,这些都在无形中造成了误区,认为一得慢阻肺就该少动为妙,以防病情加重或复发。

郝建凤表示,尽管慢阻肺患者怕动,但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打破“不运动造成体能下降-加重病情”的恶性循环。除了医院的康复治疗外,医生还建议患者在家康复治疗,由专科医生为病人量身定制运动锻炼和呼吸锻炼方案。患者在适当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时,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对慢阻肺后果认识不足

在临床上,一些轻中度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急性发作后有气促、咳嗽、咳痰等表现,查肺功能时发现已是重度慢阻肺了,此时才开始治疗。这是很多人对慢阻肺的后果认识不足,忽视了早期排查治疗。

郝建凤表示,慢阻肺的危害呈现渐进性,患病一级时,能进行一般日常工作,平地走路无气短,但上坡、爬楼比同龄人气短;二级时,勉强工作,一般慢走无气短,但按普通人走路速度会气短,很多患者冬天不敢出门;三级时,一般日常活动都会出现气短,生活严重受限制;四级时,穿衣、吃饭都会出现气短,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慢阻肺严重者将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不要小看这一呼吸系统疾病,应及早确诊治疗。


版权所有: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电话: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无锡市钱荣路158号 备案号: 苏ICP备120591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