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保健报》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约37%-78%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障碍或吞下时发生呛咳、哽噎。通常如果患者三天内不能吃饭,医生会采用插鼻饲管的方式帮助患者进食,但长期插鼻饲管,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影响康复及生活质量。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专家指出,当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时不必害怕,只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90%以上的早期吞咽障碍患者经1个月左右的吞咽康复训练是可以很快恢复的。
专家提醒:脑中风后吞咽困难绝非小事
有些老人中风后发现自己在吃饭或喝水时常常会吞不下去,很容易被呛着。但是,这种现象却很少引起老人及其家人或护理人员的重视,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人老了的缘故。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专家提醒,吞咽困难对老人来说是件很要命的事,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吞咽障碍患者吃饭时间往往比常人要慢很多,通常一顿进食超过40分钟的患者就要警惕其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这类患者最大的危险和痛苦就是常常将水和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吸入气管,轻者使人发生呛噎、呛咳,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食物压迫气道而使呼吸道梗阻,继而引发窒息,危及生命;同时患者常因怕被呛而拒饮水、进食和服药,从而引发严重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及脱水,严重的患者不得不长期鼻饲。长期插鼻饲管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如肺部感染、胃食道返流、消化道出血、呼吸功能差等,这些都给患者的肉体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其康复重返社会带来了重重障碍。
康复病例:脑中风患者康复训练三周恢复吞咽功能
今年7月,70多岁的李奶奶突发脑梗塞,经抢救得以保全了性命。但令李奶奶儿女疑惑的是以往只听说中风后会半边瘫,可他的母亲不仅右侧手脚不能动,还无法讲话,口水直流,甚至都不能从口腔吃饭喝水,每天只能依靠从鼻腔插入的胃管注入水和食物,老人身体越来越消瘦,常唉声叹气、默默流泪。看着日渐憔悴的母亲,孝顺的儿女曾经带着李奶奶到多家医院治疗,但是效果不佳。9月份,经人介绍儿女们带着李奶奶慕名到位于钱桥的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立即对李奶奶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针对她的功能问题进行细致地评估,并指出中风后不仅会引起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即我们常说的半边瘫,还会因病变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构音障碍等等,李奶奶的吞咽困难就是由于病变部位在脑干导致了其发音及吞咽障碍。
针对李奶奶的情况,医院康复指导小组会同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每天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室、康复护士、营养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帮助他进行4小时以上的物理、作业、言语、吞咽等康复训练。尤其针对吞咽障碍问题,制定了吞咽训练方案,每天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常规专业训练以外,还由康复护士进行餐前强化训练,中晚餐前,康复护士先为李奶奶进行颈部放松活动,然后进行唇、舌、面部肌肉的训练以及冰刺激基础训练,然后再进行喂食训练。每次食物的性质、数量、软硬度,甚至喂食的勺子均由康复护士及营养师根据李奶奶的康复情况精心调配。三周后,在康复小组的精心治疗下,李奶奶从流质到半流质食物一步步适应,目前已经拔除了胃管,可吃普通的食物,喝水也不发生呛咳,而且偏瘫的右侧肢体功能也逐步提高,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专家建议:中风吞咽障碍康复最好选择专业医院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有健全的早期康复治疗和完善的康复体系,80%的中风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能恢复常态,而我国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人住院期间采取静养,瘫痪的肢体不敢活动,发生吞咽障碍就采取插鼻饲管解决。殊不知,这样超过3周,就基本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专家指出,吞咽障碍康复,正确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要把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神经刺激等各种手段融合起来才能获得更有效、迅速的康复成果。因此建议患者最好选择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康复治疗。
版权所有: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Copyright @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电话:0510-81885390 0510-83219655 0510-83219650
地址:无锡市钱荣路158号 备案号: 苏ICP备12059189号-1